English

冷静应对图书库存“暴涨”

2000-03-16 来源:光明日报 ■石 峰 我有话说

眼下出版界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“图书库存暴涨”。

出版界对图书库存问题发出惊呼,决非杞人忧天。1998年,全国图书发行年末图书库存34.18亿册,库存金额206.88亿元,占当年图书总印数(72.39亿册)的47.2%,占纯销售码洋(347.61亿元)的59.5%。而1996年年末全国图书库存是27.8亿册,117.5亿元,占当年图书总印数(71.58亿册)的38.8%,占纯销售码洋(266.6亿元)的44.1%。两年间,图书库存册数增长了22.94%,库存金额增长了76.07%。1999年的统计数字尚未完成,估计图书库存又要增加几亿册、几十亿元。据调查,目前一个规模不大的出版社库存都已达到上千万元,普遍的出版社库存都有几千万元,个别出版社甚至达上亿元。这是一个潜伏在出版繁荣背后的危险信号。

但是,我们对此也不必惊惶失措。据笔者分析,首先,从总体上看这几年产销情况基本正常,图书销售平稳上升。1995年图书出版量(总印数)63.22亿册,纯销售66.8亿册、186.4亿元;1996年出版量71.58亿册,纯销售72.6亿册、266.6亿元;1997年出版量73.05亿册,纯销售74.7亿册、313.2亿元;1998年出版量72.39亿册,纯销售77.04亿册、347.61亿元,销售量均大于当年的出版量。按说销售册数大于出版量,库存册数应逐年下降,而统计的数字反而逐年上升,这说明统计的库存量有水分。其次,现有库存的图书包括正在销售的图书,看起来库存量很大,其实相当大的部分是可供图书。随着书店门市陈列的可供品种增加,库存量相应增加是正常的。至于销售金额大幅上升,与图书定价的因素有很大关系。第三,由于一般图书发行普遍实行了“经销包退”的方式,加之新华书店追求所谓“零库存”的经营策略,库存的压力就从书店转移到了出版社,矛盾一下子突出起来。这是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是可以通过改革和市场的作用逐步得到调整的。

然而,我们又必须十分重视这个危险信号。无论现有的库存数准确性如何,但图书库存给出版社和书店带来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,尤其是在出版社,不但库存不断上升,而且一般图书的平均印数逐年下降,多数图书已经到了难以保本的地步。造成图书库存上升的原因很多,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出版社,出书选题不适销对路,出书品种增长过快,质量不高,结构不合理,低水平重复的书太多,经营管理不善等。同时,图书流通“消化不良”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图书发行部门由于缺乏改革的内在动力,运行机制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,多发书、快发书的活力和积极性都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,图书发行的现代化手段还不高。另一方面,图书市场不规范的行为太多,盗版、盗印现象严重,也是造成图书库存上升的重要原因。

解决这些问题,总的还是要靠深化改革。但是在目前情况下,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是一个重要方面。图书的生产流通是一个整体,“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”,要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,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,促进出版业健康繁荣发展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